
案例概况
云南白药以“品牌原生药材产业化”为核心战略,50余年如一日拯救并开发云南药材资源。建起全球最大活体重楼种质资源库,拯救濒危重楼资源;搭建滇重楼栽培技术体系,实现滇重楼野生驯化人工种植;钻研并解决三七无土栽培这一世界技术难题;甄选云南优势中药材品种,全面启动“品牌中药材工程”,构建中药材闭环供应链生产模式等,深耕原生药材产业领域,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案例详情
1970年,周恩来总理批示:云南白药原料植物由野生引为家种。从此,总理的殷切期望就深深印刻在白药人的心中。1999年,云南白药提出“一个核心四个增长点”经营战略布局,将“品牌原生药材产业化”作为企业战略核心,在党的领导下, 一场为拯救并开发药材资源的长期战斗在云南白药拉开了序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一直以来,云南白药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四个必须”的要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企业发展改革工作的全领域各环节。在药材资源保护开发领域,云南白药数十年如一日建起全球最大活体重楼种质资源库,拯救濒危重楼资源;搭建滇重楼栽培技术体系,实现滇重楼野生驯化人工种植;钻研并解决三七无土栽培这一世界技术难题,建立数字三七产业平台,迈出三七工厂化生产关键一步;甄选云南优势中药材品种,全面启动“品牌中药材工程”,构建中药材闭环供应链生产模式……坚守长期主义的云南白药始终以“守护生命与健康”为宗旨,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助力推动云南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竭力将习总书记关于“要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指示贯彻到位,落细落实。
三七、重楼二十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云南白药谨记总书记指示,在三七、重楼育种繁衍种植领域精耕续作、持续攻坚,不断创新。
云南道地药材品种优良,三七、重楼等药材被列为云南省 “十大云药”品牌打造工程。云南白药立足长远发展,深耕中医药资源,数十年如一日开展优质中药材生产加工,全产业链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全球重楼约30种,中国24种,云南22种,野生重楼入药,品种混杂,质量难保。云南白药药材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首先从重楼做起。
2000年,云南白药选择云南省武定县建立繁育基地,占地共20000余亩,开展重楼、草乌、金铁锁等60多种药用植物的繁育。通过10多年的努力,建起世界上最大的活体重楼种子资源库,仅收集的云南属地重楼种子51种,目前延续了26种活体重楼属植物。2017年,白药在云南丽江建立了600多亩的滇重楼种源基地,培育出的太安一、二、三号优质滇重楼,不仅将重楼7年的种植期缩短到5年,而且将亩产提高到3000公斤,同时其皂苷含量高于《中国药典》标准的20%。
云南白药建立了滇重楼栽培技术体系,招募中药材种植合作伙伴,携手实施从种苗到药材回收全过程的标准化闭环生产模式,共建长期、稳定、优质、可追溯的原料药材保障基地。坚持长期主义,云南白药迈出了全新的品牌中药材工程建设之路。
三七是中药材大品种。2001年,云南白药白药以文山七花公司为主体,率先按GAP规范建立三七种植基地,持续整合三七的育种、种植、生产和销售。经过长期的研发和实践探索,反复地学习借鉴了花卉种植经验,云南白药解决了三七无土栽培的基本技术难题,为实现三七工厂化生产迈出了关键一步。药材无土栽培是药材规模种植的世界难题。白药团队攻克它,不仅解决了三七种植土地污染问题,而且将种植年限从3年减少为2年,还保证皂苷含量的提高。通过筛选适宜的基质配方,构建营养数字化供给模型和运行系统,云南白药逐渐实现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和规范化。
云南白药建立数字三七产业平台,通过数字技术有效整合产业要素,打造三七种植、科研、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全产业链。该平台着眼专业化、标准化、平台化、数字化,对标行业一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打造三七种植、科研、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全产业链,并通过数字技术有效整合产业要素,强化三七产业的支撑体系。通过构筑开放、共享、赋能的平台,让合作商、农户、消费者以及对产业有兴趣者都可以参与进来,充分聚合行业优势资源,共同创造三七优质产品与服务,助力文山三七产业实现健康、跨越发展。
品牌中药材工程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立足中药领域,云南白药始终将坚定不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产业创新高地,并以此为基础,为医药产业领域提供更优服务,竭力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整体效能。
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基于在三七和重楼模式的成功,2020年2月开始,云南白药全面启动“品牌中药材工程”,甄选云南优势中药材品种15个,在云南省内公开招募中药材种植战略合作伙伴,携手打造“云南白药品牌中药材”,共建长期、稳定、优质、可追溯的原料药材直供基地,构建中药材从种植到回收全过程追溯的闭环供应链生产模式。
项目立足于云南道地中药材,通过产地资源和市场调查,分析品种产-供-需情况,研究客户需求痛点找准利润切入点,公开招募合作伙伴共建互利共赢的生态圈,建立品牌中药材、饮片质量分级标准和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标准及生产全过程溯源体系,提升中药材产品质量,建立了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保障了原料药材的长期、稳定、可持续供应,培育了一批质量过硬、创新力强、有影响的 “云南白药品牌中药材”,打通了中药材资源、种植生产、产地加工、包装贮藏、物流、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最终实现了原料药材的产地直供,并保证了药材产品质量的稳定、可控,转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打破了中药材传统销售模式的壁垒,开启中药材的全新营销模式。
云南白药品牌中药材以市场驱动、优质可溯、有品有格、健康持续的理念, 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定、优质、可追溯的原料药材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坚持“创新、开放、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以提升原料产品质量,保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核心资源互利共赢生态圈为宗旨,转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习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云南白药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在百年奋斗征程上, 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踏上新征程,云南白药将继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精神上接受洗礼,在本领上拓展提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扎实实开展好主题教育、落实好各项任务,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贡献白药力量。
案例掠影

图片说明:武定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