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概况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典型代表,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心怀国之大者,47年专注羽绒服核心主业,坚持品牌引领,勇攀民族品牌自主创新的“珠穆拉玛峰”,书写了“中国羽绒服全球领先”的温暖奋斗史,带动我国羽绒工业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制造产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波司登人秉持“波司登温暖全世界”的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阔步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为质量强国、品牌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案例详情
现任波司登集团党委书记、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47年专注羽绒服核心主业,勠力打造自主品牌,坚定推动中国品牌国际化,书写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羽绒服全球领先”的光荣与梦想,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跟党一起创业、跟党一起奋斗、跟党一起圆梦”的生动写照。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严峻考验,高德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带领波司登全面发力品牌、产品、零售和数字化转型,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赢得时代主流消费者青睐。以高德康为代表的全体波司登人,激情演绎近半个世纪的“温暖”奋斗史,引领波司登迈向国际纺织服装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带动我国羽绒工业成长为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高德康致富不忘党恩,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聚力富民强村、推动乡村振兴,建成全国文明村——康博村;发起成立波司登公益基金会,投身扶贫济困、抚孤助残、赈灾救援等慈善公益事业,多年累计捐款捐物超12亿元,三次荣获中华慈善奖。
抢抓机遇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缔造名牌
1975年,江苏常熟青年高德康在上海石库门第一次看到中国登山队队员身穿羽绒服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报道,登山队员历尽艰辛、攀登珠峰的精神和信念,深深震撼他,小裁缝高德康从此立下一辈子做羽绒服的志向。1976年,高德康在白茆山泾村党支部、村委的支持下,成立山泾村(二大队)缝纫组,以8台缝纫机、11位农民开启艰难的创业历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高德康敏锐地抓住时机,凭着点滴积累,添置了缝纫机,招收了新工人,把缝纫组改组成“山泾村服装厂”。除担任厂长外,还兼供销员、技术员、检验员、会计、运输工人。
上世纪80年代,高德康确立“先生存、后发展”的经营思路,与上海“申旦”“秀士登”建立服装加工业务。常年蹬着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往返于常熟和上海之间,饱尝艰辛。期间,汲取先进质量管理经验,锻炼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团队。1983年,市民们拿着供应票排队抢购羽绒服的火爆场面,让高德康觉察到羽绒服市场的巨大商机,从此全力调整经营方向,逐渐掌握羽绒服的生产技术及行业运营经验,同时潜心研究市场走势。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十余年间,高德康带领着寥落的村办小厂逐渐成长为一个红火的乡镇企业。
高德康抢抓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铸就了波司登的辉煌时代。上世纪90年代初,苏南乡镇企业遍地开花蓬勃兴起。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高德康于1992年11月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波司登”,以自主品牌参与市场竞争。“波”代表时代的波浪、时尚的潮流;“司”就是司令,领导者;“登”就是勇攀高峰,永争第一。从那时候起,高德康就立下了创中国名牌、世界名牌的志向。之后,又前瞻性地在美国、加拿大、瑞士等68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注册国际商标。他大胆走出国门,勇闯俄罗斯市场,以过硬的品质,改变了俄罗斯人对“中国羽绒服就是鸡毛服”的偏见。
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高德康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引领波司登走出一条民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成功之路。也正是这段艰苦创业的历程,造就了高德康大刀阔斧改革的魄力,永不低头的韧劲和迎难而上的闯劲,也凝聚了“不怕困难、与时俱进、协同作战、永争第一”的波司登精神。这是波司登47年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经历大风大浪,勇攀市场高峰,靠的就是这股精气神!
不忘初心“二次创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数字经济、移动互联等新经济业态对服装市场格局形成了现实挑战。2014年前后,波司登的发展遭遇重大危机,面临品牌急剧老化、品牌势能下降,和时代主流用户渐行渐远的严峻局面。对于高德康来说,“做品牌是一个奋斗者的梦想,更是一份企业家的责任”。他认为,没有成功的品牌,只有和时代一起成长的品牌。品牌的发展,一定要跟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消费者价值理念的变化,不断迭代,不断自我创新和自我变革,要始终拥抱新潮流、拥抱新趋势、拥抱时代年轻消费者。高德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明确“聚焦主品牌、聚焦主航道”的战略方向,坚持品牌引领发展模式,带领波司登踏上“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在高德康看来,稳健、高效的业绩增长,离不开组织、机制、文化、人才建设系统以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这两项保障体系。他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波司登将新一代数字技术和羽绒服传统的经营模式深度融合,把大数据融入企业设计研发、采购制造、仓储物流,零售运营、用户服务等关键环节,实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化“研产供销服”全链路协同,形成了基于大数据的“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决策”新模式,使企业的运营效率,决策准确度,协同效率,人才效能得到大幅提升。同时,高效链接外部创新资源,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起企业参与未来竞争的核心品牌资产,成为服装行业智改数转的标杆,波司登获评国家工信部“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
热心投身慈善公益,践行责任走在前列
作为从农村基层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高德康时刻不忘富民强村责任。1999年村委会换届选举,高德康高票当选山泾村党支部书记。党的重托和信任,给予他力量和信念,全心全意尽好第一责任,一边踏踏实实办企业、创品牌,以实业报国、品牌强国;一边心怀家乡群众,坚持村企共建、工农并举,从1999年至今累计筹资1.3亿元把过去穷苦多难的山泾村变成了民富、村强、人和谐的“全国文明村”,绘就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同时,有意识地把产业扎根在农村基层,把产能转移到农村腹地,建成七大直属工业园区,推动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和品牌集聚,促进产业链和谐平衡发展。并以诚信自律和公平正道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健康发展,间接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有人评论高德康:他是中国乡村走出的世界冠军,一头连着全球服装市场,打破了“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悖论;一头接着农民的鸭舍,带动着全国数十万人共同致富奔小康。
波司登的主打产品,是一件件暖身的羽绒服;波司登的文化核心,是一件件暖心的社会担当。高德康坚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有远方和未来。为了更好地开展公益事业,2011年初高德康个人出资5000万元,成立由国家民政部直属管理的“德康博爱基金会”(后更名为波司登公益基金会)。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及“万企帮万村”行动,投身“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的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被评为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起“波司登3亿元高品质羽绒服驰援抗疫一线”公益活动,把最温暖的羽绒服送给最可敬可爱的人。波司登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超过12亿元,三次获评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彰显民族品牌责任新高度。
砥砺奋斗,初心不变,与时俱进,创新万变,波司登温暖全世界的使命永不褪色。当前,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德康表示,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在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乘风破浪、迎难而上,稳步迈向“世界羽绒服、中国波司登、引领新潮流”的崭新征程,真正做到“企业发展越来越好,名牌势能越来越高,员工获得感越来越强,回馈社会越来越多”,在助力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贡献波司登力量。
案例掠影

图片说明:波司登集团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