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全国两会的召开时点,发生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控制疫情蔓延、初步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战役胜利的大背景下。
无疑,这场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件对国计民生影响深远。虽然我国制造业最早恢复造血机能、步入正常营商环境。但以汽车产业为例,在2020年一季度汽车终端消费严重下滑高达41%。这样的严峻现实不可谓不触目惊心,此次两会,我国汽车企业家代表就产业相关状况提出几项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提案,也在坊间获得强烈反响。

▲《汽车工业文化》全国两会专题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提议:适当增加汽车限购地区的号牌配额、取消限购限行、放宽购车条件和牌照限制、推迟“国六”实施时间、减免路桥费、优化汽车消费补贴政策等,带动消费市场。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来源:中国网)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也呼吁逐步放开城市汽车限购限行,并指出在限行限购后仍存在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城市交通管理对车辆的使用环节缺乏有效疏导。他认为要充分利用国内大数据、云计算以及5G技术,要做好城市交通基础信息的数字化积累,在新基建推动下,特别是用5G技术支撑,将互联网数据路况与交通管理数据融合,实现人、车、路、交通设施、交通状况的相互感知,划定电子区域,对拥堵区域进行动态管理,增加高峰时段进入的成本,通过市场化方式逐步取代限行。
广汽集团与上汽集团掌民族汽车工业牛耳、为国家财政贡献巨量税收、解决全产业链就业,它们并通过科技创新在全球树立中国制造的光辉形象。曾庆洪与陈虹,在企业岗位上是人民企业家,在两会议事时是人民代表,他们的发声直击当下地方进行车辆行政管理领域的弊端。
以首都北京为例,十年前京牌摇号的初心只是改善交通状况,五年前希望通过控制车辆保有量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进一步收紧摇号。以至于首都居民的刚性需求被严重压制,半数以上富裕的北京市民无法通过买车,间接支持我国制造业发展和为国家财政增收贡献。近日,北京市官方公布“雾霾”形成原因,曾几何时,汽车尾气无奈为雾霾背锅终于可以翻篇。从北京市发布的报告里得知,雾霾不但因为北京所处的地形条件影响,也受到周边产业特点影响,仿似短时间一刀切解决雾霾之困不现实。更何况,在国六排放与新能源EV车型推出后,来自居民乘用车的排放逐年下降。此时,究竟是动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交通治理中的顽疾,并满足刚需人群的购车需求,还是仍然走在老路上,任多部委发文不为所动,连以家庭为单位摇号这样群众呼声很高的措施都不愿意进行尝试呢?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曾庆洪与陈虹两位代表简短的发言为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了建议。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来源:证券时报)
2019年,我国汽车产业生产总值高达8万亿人民币,占GDP比重达到8%,实现利税超过4800亿人民币。但在当前税制下,仅车船税属于地方税且占比微乎其微,购置税和消费税均为中央税,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如此可见,以北京市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在开放限购后首先将面对巨大的交通拥堵成本,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新增加这块成本从何而出,考验着每位地方管理者。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与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联名提案——将车辆购置税由中央税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和地方共享,各占50%。按此提案,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全年就可增加1700亿。以全国近3000个三级行政区为例,在县域层面,将平均得到近6000万的财政收入,再以首都北京被行政压制的300万辆购车需求计算,全面解决购车需求可以获得税收高达170亿。当然,我们认为虽然目前北京目前摇号中签比例高达近3000分之一,但这其中掺杂了大量非刚需人群,经过科学优化后,北京市民的乘用车增量或许只有100万辆,相当于地税增加60亿。李书福代表认为,这笔税收可用来地方缓解承担汽车保有量增加带来的交通拥堵和道路、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等投入成本。也为地方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激活消费活力提供了财政基础。

▲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来源:和讯)
李书福还做出将汽车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至销售环节,中央与地方“五五共享”的提案。现状是,当前企业在生产环节垫付消费税,导致汽车生产企业资金大量占用,影响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不利于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吉利、长城这样财大气粗的民营企业都受此影响,那些初创的新能源车企更加显得弱不禁风。从长远看,不利于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当汽车消费税征收环节由目前的生产环节后移至销售环节,中央与地方“五五共享”后。将大大减少生产企业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的燃眉之急,利于企业对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进行投入,通过技术创新赢得产业革命。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来源:企业)
以上四位汽车企业家,两位是来自国企的当家人,另两位则代表了我国最具活力的民营车企。他们的两会提案,无不聚焦优化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活力的具体举措。汽车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高达近10%的份额,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特别重要,又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环。我们能从提案中体会到他们的专注以及对所属产业发展的雄心。我们知道,时下我们企业家精神不但保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自强特色,亦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做到统筹兼顾,站在更高格局的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伟大的新时代塑造了汽车企业家披荆斩棘的坚定意志,他们既是企业的决策者又是社会发展的坚定推动者。《汽车工业文化》将持续保持对汽车企业家的高度关注,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工业文化软实力建设!
文章作者:张渤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汽车工业文化”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010-6820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