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陕西考察调研。在首站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制造车间中,当知悉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已于2月14日复工,目前复工率已达100%时谈到:“制造业是我们经济的命脉所系,我们国有企业是生力军、主力军,在复工复产方面要起到这个作用。刚才我看了一些产品,也看了你们的生产线,非但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而且创造了汽车生产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是必须鼓励的。”习近平并在现场叮嘱陕汽员工,“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把握机遇,化危为机。特别是去创立发展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汽集团现场指导工作
(新闻图片转自新华网)
总书记亲临现场指导企业发展,不仅激励了陕汽集团全体员工胸中的斗志,对我国制造业细分各个领域的深远发展,同样具有广泛指导意义。我们并从中读到总书记鞭策企业践行中国工业精神。总书记所言的两个“军”字——“生力军、主力军”,对应了工业精神文化体系中的劳模精神与协作精神;总书记用四个“新”字叮嘱企业员工,特别强调了创新精神!
劳模精神反映了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的价值观,及为之付诸行动的精神动力;创新精神体现了企业与劳动者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孜孜不倦地追求从做大向做强发展的坚定态度。在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总书记此次陕西之行,再次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亦再次启发全国人民对工业文化、工业精神支撑作用的深刻认识。我国工业文明获得脱胎换骨的发展,在全球树立中国制造的“信仰”,必将首先基于推动工业文化的坚实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体验陕汽制造重型卡车
(图片转自企业网站)
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考察调研的第二站西安交通大学。他考察了西迁博物馆,并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与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和会谈。
▲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作出的重要指示(图片转自央视网)
交大西迁填补了西安没有一所高水平的综合性工业特色大学的空白,下图中这些老教授是反映“西迁精神”的代表人物,“西迁精神”代表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我国工业教育的历史画卷上,描绘出振奋人心,精神永存的一笔。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谈西迁老教授(新闻图片转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回眸凝望西安交通大学百多年艰辛奋斗的峥嵘岁月,始自1896年,盛宣怀等创办于上海南洋公学,踩下了中国高等教育第一个足迹。1921年,终定名为交通大学,并在学校原有的电机科的基础上,新增设了机械科;1928年,机械科扩充为机械工程学院;1934年,机械工程学院添设汽车工程门;1935年又将汽车工程门改为自动机工程门,分设汽车组与飞机组;抗战时期,交通大学一度是两地(渝校与沪校)办学,渝校为交通大学本部,1941年,渝校机械系下设铁道、汽车、航空、造船四组;1943年,渝校增设4系,并增设轮船、驾驶两专科。新中国成立前,机械工程系设机械制造、动力、汽车、机车等4个专业,当时在校生2305人;1956年,交大开始西迁,设置为5个系:机械制造系、动力机械系、运输起重系、电工器材制造系、电力工程系。学校共有22个专业,囊括机械制造类中工艺金属切削机床及工具、铸造工艺及其机器、金属压力加工及其机器、金属学热处理及其车间设备、焊接工艺及设备、起重运输机及其设备、车辆制造、蒸汽机车制造、内燃机车制造、锅炉制造、涡轮机制造、内燃机制造、压缩机及制冷机制造等13个专业。
从红字处,我们清晰可见中国汽车工业高等教育的完整脉络,交通大学在1928年开设机械工程学院的基础上,发展出汽车学科。交通大学与清华大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为我国培养汽车制造业高级人才付出了艰辛。
前人载树,后人乘凉。新中国工业,特别是广泛受到各界领导人关注的汽车制造业,正是因为这些教员的心中饱含了诚挚的共产主义信仰,没有路,也要求索出一条布满荆棘的小径,再经过几代人数十年来的不辍努力,拓成康庄大道!
时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神速,在全球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整车制造企业已经颠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CKD(完全零散部件组装)模式,向正向研发模式全面转变。中国汽车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工程师,拥有更高的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觉性,他们精于科技创新,不但研发了多台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汽柴油内燃机,如比亚迪,还在新能源车型关键零部件上也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准,超越了美、德、日等国的著名品牌,出货遍布全球。这些可喜的成果,正是受到以西迁精神为代表的,我国工业体系恒之已久的工业精神的强大精神驱动力感召下诞生的!
▲陕汽杯超级卡车越野大赛(图片转自中国卡车网)
学习、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本次陕西之行做出的重要指示与精神指导,我们认为: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当企业及企业主人——每一位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拥有正确的工业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道路上甘为一粒勤恳、默默发光的石砾,以这种态度为前提,此时尚可谈及方法论,并最终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反观我国某些由资本深度介入的新兴车企,开启了前无古人的PPT造车生涯,他们并不尊重汽车制造业的客观规律,反而将终极追求放在上市后逐步退出持股这一VC司空见惯的盈利模式上。正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工业价值观,即便拥有“孙大圣的高超手段”,也定要在五行山下压上五百年。新业态更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汽车工业所属的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将身心浸入在,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工业精神中,奏响中国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文章作者:张渤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汽车工业文化”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010-6820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