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全国工业旅游联盟主办,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承办的“工业旅游创新发展”培训班在上海顺利举办。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三天培训课程,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青岛啤酒博物馆馆长孙姬、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于秋阳进行了理论授课。
开班仪式上,全国工业旅游联盟理事长辛仁周提出,工业旅游是工业资源与旅游要素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整合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工业文化研学基地等各类工业资源,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产业完备、功能齐全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认为,工业旅游是展示国家工业化成就,增强“四个自信”的生动课堂,是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是传承和弘扬工业精神、宣传民族品牌的展示窗口。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产业体系完整,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相对于乡村游、山水游等传统旅游行业,工业旅游知识性、趣味性更多、体验感更强、吸引力更大。发展工业旅游可以让更多人贴近工业、了解工业、认识工业,让参观者亲眼看到日用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现代中国工业技术发展的什么程度。

培训班开班仪式由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理事长路坦主持。课程从工业文化、工业遗产、工业旅游及跨界融合的视角来解读和诠释“工业旅游创新发展”的主题。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工业文化资源拓展工业旅游发展空间,展示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如何从工业遗产涅槃重生成为全国工业旅游新地标的生动案例,分析了上海工业遗产保护、活化、利用现状及经典案例,介绍了工业旅游融合发展特色模式与创新实践。专家授课后,培训班还为学员安排了交流研讨环节,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桥梁,共同探讨工业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探析工业城市转型升级路径,探索工业旅游创新发展模式。
另外,此次培训精选了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船厂1862、原能新生细胞生命科普馆、上海印刷集团青浦现代印刷基地、云间粮仓文创园等特色工业旅游景点进行了现场教学。学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让他们了解到了不一样的“工业旅游”,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为以后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