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互联网+政务服务”论坛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出席会议。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副处长陈治佳、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原国家信息中心主任高新民、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小燕、广东省信息中心副主任谭峻峰、海南省党政信息中心副主任梁柱成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服务、激活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产业主管部门,围绕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电子政务应用产业支撑能力,在支持面向政务应用的关键技术研发、以试点示范推动电子政务云应用、抓标准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核心技术创新。围绕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支撑,重点加强人工智能、虚拟化、数据挖掘、可视化软件等技术创新,以应用促进技术研发和创新,规范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培育集成骨干企业。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中,系统集成商衔接了产品厂商和用户单位,是技术和服务的第一责任人。要发挥好系统集成商的独特作用,推动构建各领域应用解决方案,带动大量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广泛应用。
三是推动跨界融合创新。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与行业应用企业深入合作,搭建关键行业解决方案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形成面向新型系统架构及应用场景的工程化、平台化、网络化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发展微服务、智能服务、开发运营一体化等新型产业化组织模式,提升信息技术服务层级。
四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对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积极组织产业力量参与电子政务云标准化工作,推动完善标准体系框架,并通过测试评估和标准宣贯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化电子政务云建设,推动供需衔接互动。
与会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地方省市代表和企业负责人就“互联网+政务服务”政策解读、发展趋势、行业实践、创新应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