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为部党校班第12期学员授课,深入解读《国务院关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文)。
谢少锋在讲课中表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特征,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并统筹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落脚点,加快推动大企业“双创”,充分释放“双创”赋能作用,对于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基于互联网的“双创”集众智、汇众力,改变劳动者知识获取、工具使用、创业创新的方式和能力,推动脑力劳动的解放,是变革生产关系的强大引擎,通过形成“按需制造”新模式,分享经济新形态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谢少锋指出,互联网作为先进的通信技术,可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正在引发多领域的系统性、群体性突破,促进了信息的自由流动,大大缓解了行业间、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缩短了从生产到消费的价值传递过程,使传统上高度依赖信息不对称攫取利润的部门和环节面临深刻变化,对现有产品、商业服务体系形成巨大冲击。互联网在技术进步、商业规则、企业创新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开放特性,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使商业信息和交易更加透明,促进了企业开放型创新生态的形成。互联网共享特性推动了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边际成本不断降低,逐步趋近于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共享经济延伸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谢少锋详细介绍了国发〔2016〕28号文的起草背景、主要内容、工作安排和有关要求,让来自部机关、直属单位的40多名处级学员对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战略目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