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出席了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应邀在2016年中国(成都)国际应急产业发展论坛和2016智能制造-工业4.0中德论坛上致辞,参观了应急产业技术与装备展。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郑立新、副巡视员许国禄与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高林分别陪同参加相关活动。

张峰在2016年中国(成都)国际应急产业发展论坛致辞中指出,发展应急产业是编织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的物质基础,是推进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力量。他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直高度重视应急产业发展,在建设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编制应急产业指导目录、建立重点联系企业制度、支持应急装备研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他强调,“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应急产业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加快应急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创新能力,推进集聚发展,培育骨干力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形成与突发事件处置需要相适应、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应急产业体系,努力把应急产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张峰在2016智能制造–工业4.0中德论坛致辞中指出,中德制造业合作有基础、互补性强,合作的潜力巨大,深化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是中德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符合双方产业发展实际。他全面总结了中德合作情况,建立中德部长级、司局级以及执行平台三个层次的联合协调机制,搭建面向中德中小企业的统筹协作、服务高效、资源共享的“三台一网”,深入推进标准化合作,积极拓展产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他强调,双方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和能源部推动中德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借助论坛等形式深度发掘中德两国产、学、研、用各方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商机,扩大“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为中德双方带来新的机遇和更多的创新性发展空间。
来自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部分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专家学者,以及德国、以色列、捷克等国家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各约300人分别参加了两个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