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要闻 > 正文

“2016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系列报道”之四:传承与守望——浅析故宫工匠精神的当代实践 单霁翔

发布时间:2016-12-17 文章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传承与守望——浅析故宫工匠精神的当代实践

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 单霁翔

 

尊敬的各位老师:

非常感谢给我这个发言机会,昨天我在故宫上班,迎着风做了一天导览,把嗓子弄哑了。但是,我还是想发扬工匠精神,把发言完成。

前两天,我带队到南京博物院,有一个年轻人的话剧团去公演,马上要求加演,接连演了三天,底下的很多观众都在流泪,这部话剧是讲什么的呢?讲的是故宫博物院建院初期所体现的工匠精神,在当时非常艰苦的环境下,故宫人坚守文化遗产的保全,坚持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好的时期,作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故宫博物院正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我们开展了古建筑的修缮,经过18年的修缮,将使故宫博物院呈现更加壮美的景观。

这是过去的武英殿,修缮完成以后会是我们的书画馆,这是慈宁宫,修缮以后是雕塑馆。我们还在不断纠正历史上的遗憾,比如1923年一把火把建福宫花园烧掉了,经过国务院批准,我们又把它修复了,今天成为重要的故宫学院教学场所。这把火还烧了中正殿,现在也得以修复,成为故宫研究院研究和展示的场所。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一个一个展览吸引了很多观众,比如去年9月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从世界各地来的观众数以万计,排了很长的队伍,这是过去很少有的现象。他们每天都问,院长能不能晚一点关门,确实很让我感动。这是我们最后一个观众走了以后我们才关门,大家一起坚守。这是晚上8点,我去看观众,我问他们怎么样,累吗?他们说累也要坚持,由于晚上已经没有水卖了,我们特意烧了2000杯的茶水给观众呈上去。到了凌晨12点钟,我再去看观众,我问他们喝水了吗?他们说水喝了,但是饿了。我们拿了800盒方便面给观众。这是到了凌晨4点,一家人才看完展览高高兴兴走了,最后一个观众走的时候天都快亮了。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我们希望能把更多的文物保护好、修缮好,能够举办更多的展览。

近期,《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取得了很大的反响,特别是90后、95后的年轻人给予这个片子很高的评价,豆瓣的评分9.4分,超过了《琅琊榜》,超过了《舌尖上的中国》,成为去年纪录片的第一名。这部片子记录了默默无闻进行文物修缮的工匠们,很多文物修复技术都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工艺,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在自己的修复岗位上。

这是我们在修复一幅画,这幅画在70年前从墙上坠落了下来,碎成上千片,我们把它包起来了。经过三个月的拼对,我们把它修复了,起死回生,可以作为展品进行展示。这是修复的一件2500年前的青铜器,出土的时候已经碎成了200多片,无法进行展示,我们也把它修好了。这件青铜器也是碎了将近200片,今天也修好了,这些紫檀的家具也修复了,唐三彩修复了,瓷器修复了,漆器修复了,我们的专家开始修复漆器的时候,我问他如果每天修复需要多长时间,他说要7个月。为什么需要那么长时间?因为只有在北方伏天,才能一天刷两道漆,现在一天刷一道漆,要刷120道漆才可以。

那么,这样一种传承是否在今天、在当代就足够了?我们认为是不够,现在一件文物送修的时候就是一张单子,写着文物的号、材质、年代,哪个地方需要修复。我们人生病了,比如说嗓子哑了去医院,医生不会马上给我开药、打针、开刀,一定会先进行检测,看看病例病史,量血压、心跳、体温,用X光、CT、核磁共振,验血、验尿,经过研究确诊以后,医生才会开始治疗。这些文物的修复保护我们过去只能靠传统技艺,这是不行的,一定要运用现代科学仪器设备进行诊断。比如,一件青铜器要首先判断它是什么年代、什么地方出土的,它身上有什么,合金比例是什么,材质属于哪一类,再进行科学修复。所以,我们投资建设了故宫文物医院,两个星期以后就将正式开院,这也是对社会公众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经过预约,到故宫文物医院看文物修复的过程,跟员工交流,保证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文保科技的人员和使用的仪器也会有更好的环境。

 

这次,我们为文物医院购置了很多先进的设备,比如我们买了100多台设备,包括分子结构分级的设备、3D打印机、热性能、物理性能的设备。这是一台用于文物的CT机,大概1200万,这是可移动的实体显微镜,元素分析设备等等。我们在这些科学技术的指导下,与文物修复和传统技艺互相叠加,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现在我们医院马上在两星期后要开院了,世界最大规模,也是最先进的,200名修复医生的文物医院。书画修复,铜器修复,瓷器、木器、漆器、乐器、家具、挂瓶、象牙、螺钿、缂丝、钟表这些修复将更加科学,能举办更多展览。

 

 

故宫的文物藏品逐渐呈现出健康的状态,比如5.3万幅古代绘画,7.5万件书法,2.8万件碑帖,16万件青铜器,3.2万件玉石器,36.7万件瓷器,90%是景德镇的官窑瓷器,18万件织绣服饰,上万件的外国文物,比如西洋钟表,收藏18世纪西洋钟表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绝不在欧洲,有的在故宫,我们有220018世纪的西洋钟表。宗教文物,2.3万尊佛像,2000多块唐卡,还有3.3万件铭刻,这些文物经过保养、修复,我们开始了扩大我们的展览,相关展览不断呈现。

故宫有什么好的展览?故宫过去开放的面积是紫禁城的30%,前年我们终于开放到了52%,去年开放到了65%,今年开放到了76%,绝大部分区域都开放了,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后经过四年的努力开放到80%以上。我们去年开放了还没有开放的区域,午门雁翅楼,这成为世界上博物馆领域最大规模的一个巨型展厅,2800平方米,现在世界各国的优秀展览都希望送到这儿。去年年底,2019年的外国展览已经预约满了,慈宁宫使1.02万件雕塑有了自己的家,做了五个雕塑展览。寿康宫,乾隆皇帝生母在这儿住了42年,今天几乎原样重现。

东华门成为古建筑馆,4900件古建藏品在这里展示。端门是数字博物馆,今天我们国家最好的数字博物馆,不但技术先进、设备先进,最主要是每一项内容都是深入挖掘自己藏品信息所做的专题设计,多宝阁、数字原状、虚拟现实剧场等。

 

 

我们在环境整治,使更多的地方可以开放,这是前年环境整治前的情况,这是去年环境整治过程的情况,这是今年环境整治告一段落的情况,我们希望到明年紫禁城里面1.48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只有古代建筑,还有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复建的古代建筑,没有一个干扰古代景观的现代建筑。

用了三年的时间,把所有的水泥地面、沥青地面都恢复成传统建材的地面,两侧东西路,可以看到我们这些绿色的空间、生态和谐的美景,我们希望大家在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是绿地、蓝天、红墙、黄瓦的美景,今天我们蓝天没有信心,其他的都做到了。

今天人们进了故宫博物院不再是往前一直走,而是东边上城墙,西边看展览,人山人海的紫禁城一去不复返了。

最后汇报一下我们今后四年在大家的支持下要完成“平安故宫”的七项工程。

一、在北京海淀区建故宫博物院的北院区,10万平方米,使更多的文物得到展示。

二、加大地下库房的建设,使其成为能保管100万件以上珍贵文物的空间。

三、红墙外面建立共同沟,两个段面、三米多高,使市政基础设施不再穿越红墙。

四、加大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十项内容,室内、室外、物质、非物质、环境、动植物都列入监测。

五、建立更强大的安防系统,目前故宫博物院有65面大屏幕的中控室,故宫内有2300个高清晰的摄像头,下一步我们希望用一个全时空覆盖的物联网系统,能够再加强我们的安防。

六、防震系统,在地震来临的时候能保全故宫的文物。

七、加大藏品的科技保护力度。

 

 

我们希望再过四年经过努力能够实现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下一个600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