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上午,原国务委员戴秉国来到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观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中国民族博物馆、贵州省丹寨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千年窝妥——丹寨苗族蜡染文化展”。走进蜡染文化展厅,展厅内一张张蜡染画、一幅幅苗族迁移图表,全面展现了黔东南州丹寨苗族蜡染文化的传承与文化艺术超高的技艺成就,参观过程中,戴秉国仔细听,认真看,并驻足停留,时不时插话询问,一幅幅苗族蜡染文化前后发展的对比图,给戴秉国留下了深刻印象。
戴秉国在参观中强调:要千方百计打好民族文化这张牌,用好、用活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文创扶贫新模式,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贫困群众的脱贫攻坚双赢。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顾群,副馆长韦荣慧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恒,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彭瑶,副县长陶锦明,县政协副主席陈方艳陪同参观。
图1、戴秉国参观探寻苗族人在北进、南撤和西迁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传承的鸟图腾文化艺术的发展

图2、戴秉国参观“百苗繁茂的史画”采用苗族蜡染传统技艺临摹完成的《百苗图》, 作品长80米、宽0.8米,由82幅画面组成,汇集了540个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贵州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农耕劳作、生产生活的场景绘画图。

图3、戴秉国观看蜡染的制作工艺技术演示,亲自体验学习绘画蜡染
来到丹寨民族文化旅游图片展区,听到利用生态和文化,推动文化旅游实现增长时,戴秉国很是高兴,他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生态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随后,戴秉国来到丹寨文创商品展厅,银饰饰品、蜡染文创产品展示吸引了他的目光,并走进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赞叹他们精湛的技艺,并详细询问了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产品的市场情况。他指出,地方特色产品要宣传和推介,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同时,要发挥比较优势,把原生态的东西开发出来,不断拓展市场。
图4、工作人员向戴秉国介绍苗族银饰制作工艺
图5、工作人员向戴秉国介绍蜡染产品
此次的展览以一件窝妥(蜡染衣)为线索,共展出中国民族博物馆馆藏贵州省丹寨县蜡染传承人代表作品50余件和融合现代时尚元素设计的蜡染文创产品50余件,展现了千年窝妥的古韵今风,追溯苗族人的发展印记。本次展览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中国民族博物馆、丹寨县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穿越时空的想象”为第一部分,以丹寨苗族窝妥上的漩涡形鸟纹和彩陶上的漩涡纹存在神秘的关联为起点,回望千年,探寻苗族人在北进、南撤和西迁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传承的鸟图腾文化。
展览以“文创扶贫”为理念,以丹寨县政府为依托,组织开展蜡染传承保护扶贫项目;通过在国内外进行巡展,让蜡染作品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殿堂,提高蜡染技艺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展览凝聚优秀设计人才参与蜡染作品设计,提高作品艺术水准及市场性;搭建电商平台,进行蜡染优秀作品网络众筹;通过组织市集活动推介丹寨特色产品,吸引社会资源广泛参与。逐步打造一条由当地政府、博物馆、时尚设计师、蜡染传承人、社会企业等多方组成的产业链,探索非遗保护可持续发展道路,多点互动助力民族地区扶贫工作。
